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 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,还要具备四颗心:爱心、耐心,责任心和恒心。传道受业解惑教书为快育人为乐,崇德爱岗敬业工作是幸奉献是福。
一、用爱心架设教育之桥
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,爱得深,爱得严。感动着他们的感动,痛苦着他们的痛苦,收获着他们的收获,成功着他们的成功,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。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:做一名优秀的教师,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?良好的师德,广博的知识,优秀的个人魅力?终于,我发现,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,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,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。用心关爱学生,使他们感到舒畅,亲切,犹如家人般的关爱,而并非只是冷冰冰的批评和指责。特别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残疾学生,身体的特殊,导致生活学习有很多的不便,这就要求老师要更加用心,用为师者赤诚的真心,如春风化雨,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。教育是育人的伟业,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,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。 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。
二、用耐心铺就事业之路
不知何时,“快”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人生信条,仿佛只有做事快,才是有能力的表现,但凡慢了一步,整个过程便失去“价值”。教育事业是无穷无尽,延绵不绝,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、宽广无边的,也是无微不至的。教师,需要耐心,感染家长,树立威信,真诚沟通;需要耐心,不断鼓励感染学生,积极进取,勤奋努力;我们更可以通过无私奉献,感动社会,爱岗敬业。
三、用责任心,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搭建教学之梯
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,是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。我深知要想做好“授业,解惑“这一环节,教师要掌握所教学科扎实可靠的战木知识、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能、技巧;对讲授的重点、难点心中有数;论证有力,举例精当。在此基础上,才能追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、趣味性、思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收到知识,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。我认真钻研,努力实践,不断优化课堂结构,提高课堂实效,因材施教,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、愉快的学习氛围。
四、用终身学习、不断进取的恒心使教学常新
学无止境,在知识经济时代,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,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。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,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,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。作为教师,要时刻注重学习,终身学习。终身学习也启示我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,使学生学会学习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、不断探索的、自我更新的、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,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。
五、言传身教、反求诸己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
“言传身教,身行一例,胜似千言”。教师日常对人,对事的一言一行,生活态度,个性及心理素质,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。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,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,学生尽收眼底,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,在“教书”同时起着“育人”的良好作用。
“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 我认为人往往最难改变自己,江山易改禀性难移,人都习惯或偏爱待在自己的舒适区,但是做为一位教师,我认为严以自律,严格要求,以身作则,要作身先士卒的垂范。需要坐言起行,反求诸己,不怨天尤人,不断地修正自己,不断地改进提高自身素质,不断地吸收更多,更专业的知识,努力提高教学水平,提高教学质量。
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教书只是手段,育人才是目的。将教书和育人割裂,只顾教书,不管育人,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,缺乏职业道德,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。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,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,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,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。
我的路还很长,不管有多坎坷,我都把它当作一次经历,一次磨练,竭尽所能,全心全意在教育事业中努力进步。同事间相互学习,相互促进,相互关心,相互理解,要坚强,要进步,要合作,更要快乐。让我们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,携手共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