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6日,我校首期培英大讲堂在学术报告厅举办,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以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》为主题,围绕政策导向、专业内涵与实践路径,为全校教职工带来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深度的专业分享,拉开了学校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序幕。
政策引领:在时代坐标中定位特教发展方向
王辉教授从国家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切入,系统梳理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》等政策脉络,指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,特教教师需响应“普职融通、医教结合”的国家要求,在科技革新与教育公平的双重挑战中,把握“数字化改造”“融合教育深化”等发展机遇。她强调,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分支,需以“残健融合 + 职业赋能”为核心,通过教师专业能力升级推动教育质量提升。
专业解构:从标准框架到实践路径的深度剖析
基于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》,王辉教授提出“两模块七要素”职业素养模型,强调教师需兼具“基础素养”(健全人格、通识能力)与“专业素养”(职业伦理、学科知识、干预技能)。针对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学生差异性问题,她以聋生、盲生教学为例,阐释“任务分解教学法”“多感官教学策略”等实践路径。“一名合格的特教教师,既要精通职业技能教学,也要掌握特殊教育评估与数字化教学技术。”她以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案例为例,强调需根据学生能力基线动态调整教学目标,通过“课程分层设计”提升教学适切性。
融合创新:构建教师发展的生态体系
王辉教授提出“学习-实践-研究”闭环发展模式,建议教师从个人层面制定目标导向的发展规划,通过反思教学案例、参与同伴互助、强化自我学习夯实专业根基;学校层面需搭建项目平台,以校企合作、课程资源库建设等举措,形成“培训-实践-科研”的成长生态。她特别强调数字化时代下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呼吁教师主动掌握智能教学工具,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。
此次活动为我校教师明晰高质量发展下的专业发展路径,从政策解读到实践策略形成系统指引,为提升特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、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,切实助力学校实现“扩规模、提质量、强特色、上层次”目标。